古小川妹妹

哥哥你还好吗

【楼诚/靖列】明珠


warning:此处楼诚和靖列分别是四个人,并没有衍生什么的存在。

CP:明楼x明诚

萧景琰x列战英

明诚&萧景琰孪生子设定。

明台和林殊都会有,鉴于林殊和梅长苏长相不同,所以不会跟明台撞脸。

这是一个男风常态化的时代设定。

就是一篇抒发脑洞的大纲文而已,大家吃脑洞开心。
_———————



1. 状元及第,入朝为官

明楼年过二十七方参加科举,没想到,状元及第。

此时大梁开国已有十载,梁帝萧选勤勤勉勉,奈前朝早已把国家治理得千疮百孔,纵使梁帝让民休养生息,也收效甚微,大梁百废待兴。

明氏祖上世代为官,有世代报国的祖训,然明家人也不是空有一腔热血,他们很懂得审时度势,明楼曾祖一辈便看出国不久将亡矣,便开始慢慢收网,最后辞官回了黄埔老家,用着积蓄开始慢慢经商,宁舍弃士大夫的社会地方沦为商贾,并训明氏子弟不可沾染朝政。直到大梁开朝,明楼的祖父观察了十年,一日他把明楼叫到书房【明楼,明年的科举,去应考吧。】

明家虽然弃官从商,但对于小辈的教导确实丝毫不变的,该读的书要读,该做的学问,也要做。明楼从二十岁开始跟随父亲经商,但仍被祖父抓紧着读书,因江山易主,明家不知道什么时候还是要有个人出来让明家回到以前的位置上。

明楼的祖父考虑得很清楚,明楼从小便是按照这种标准培养的。

琴棋书画,礼乐诗赋,无一不通。

明楼作为新科状元郎,会这些是理所应当,可他身边的那位伴读,也是样样都通晓。

比起这位伴读,反倒是明家的二少爷明台,在学问上却要比自己的哥哥差了好大一截,不过,明家谁也没指望上他长大了能做个官儿。

明诚是明楼的伴读,他被明家捡到的时候只有五岁。

明母带着明镜到城外的佛寺里还愿,回家的路上遇见了昏过去的明诚,小孩穿着很破烂的衣服,脸上脏得看不清样子,但是怀里却揣着一块质地极其上乘的玉佩。

明母问他【孩子,你叫什么名字?】

【阿承。】孩子怯生生的。

玉佩的一角刻了个小小的【承】字。

【家在哪儿,家里人呢?】

孩子摇了摇头,显然他也说不出家在哪,他们一直在迁移中生活。

【母亲,弟弟阿琰,姆妈】他又思索了一会【父亲。】

趁着阿承睡着,明母赶紧拿着玉佩去跟明老爷子,明父商量此事。这孩子身上的玉佩可看出,什么身上破烂的衣服,恐怕都是迁移的伪装。

明老爷子仔细瞅了瞅玉佩上的纹样,若有所思【这个承字不好,换了吧。】

明楼正下了学来给祖父请安,祖父让他给这个孩子想个名字。

【诚者天之道也,诚之者人之道也。就叫明诚怎么样?这样我们唤他阿诚,也不至于让他觉得生疏。】十二岁的明楼神采奕奕,正逐渐长成一个少年。

【这孩子以后就跟着明楼到学堂读书,不要大张旗鼓地去找寻他的家人了。】明老爷子发了话,明诚就成了明楼的伴读。

他不是下人,明楼和明台能得到的东西他也会有一份,却也没有被当作少爷;人人都唤他一声【诚哥儿】,就跟明楼小时候人家也叫他【楼哥儿】一样;主人吃饭的时候他也能上桌坐,坐在明楼的下手;他叫明楼明镜大哥大姐,却称明父明母为老爷太太。

明楼决定参加科举的时候,明母吃饭的时候多嘴说了句【要不诚哥儿也考一个,总比明台去考有希望。】

明老爷子也不是没问过明诚,明诚除了年岁小点,除了从小功课不比明楼的差之外,这两年明楼在外料理生意,他也都跟着,长了不少见识,若是去参加科举,不敢说入三甲,也是至少能到殿试的。

【大哥此去应考辛苦,没人照料怎好。若是太老爷想要阿诚去考,三年之后再考也是一样的。】明诚是这样回答老爷子的。

就这样,明诚陪着明楼入京赶考,最终明楼不负众望,状元及第,梁帝赐了宅子,明楼入朝为官。



2. 太子萧景琰

十年前梁帝登基的时候,就曾追封过一批逝者。

先皇后静后,及先太子萧景承。

【我只记得我弟弟叫阿琰,什么都不记得了。】明楼旁敲侧击地问过明诚,明诚那时年岁太小,也确实没什么记忆了。

明诚的那块玉佩一直由明母收着,打算等明诚将来完婚,或是必要的时刻再拿出来还给他。

封赏三甲的那一天太子自然是在场的,明楼看到人就慌了神,虽然人隔着还有一段距离,但是一模一样的面容,身形,明楼自然不会看错。

明楼长这么大第一次觉得自己这么没主意,并庆幸今日阿诚答应了要在家给他张罗一顿庆功宴,并未随他入宫,不然,还不知道会闹出多少风波。

明楼回家后赶紧给明父修了一封家书,他不敢写出心中的疑问,只让他带上阿诚的玉佩速来京城。

明楼每日去上朝,他嘱咐阿诚少到外面去转,多留在府里习武,念书,家里派来了几个伺候的家仆,不必事事亲力亲为。

不过三五日,明父便赶到了京城,跟来的还有明老爷子。

明楼便把见到太子一事对二老说了,当然,这也是瞒着明诚的。

【你认为阿诚就是先太子萧景承?】明父问。

【阿诚不是说他的弟弟叫阿琰吗?那不就是萧景琰?】

【世间长得相似的人多了去了,你在殿上和太子隔得那么远,怎就能确定了?】

【那你有在太子身上见过这块玉佩吗?如果他们是孪生子,阿诚有,太子肯定也有。】

【未曾见过。】

明家长辈将明诚带回了老宅,如果明诚真的是那颗遗落的珍珠,能不能归还,还得待明楼观察现在朝中的情势再议,不然就是把明诚往狼窝里推。

先是当朝太子萧景琰,先太子回归,那他这个太子事接着当呢还是让位原本的继承人?

就算萧景琰对明诚全盘接受,朝里,宫里,皆有不少势力在打着太子之位的主意。他们的生母静后已逝,开朝后立的言后,贵妃越氏皆有一子,朝中又有外戚,他们对萧景琰可是虎视眈眈。

所以祖孙三人决定,以准备三年后的科举为由,把明诚带回老宅,明楼则留在京城继续观察。

3. 指婚给了太子

明楼才华出众,屡次得到了提拔,三年未到,梁帝便开始在他身上打起了其他的主意。

太子萧景琰快二十三,是时候让太子大婚了,问谁能在萧景琰即位后很好的辅佐他,梁帝相中了明楼。这位状元郎虽然跟太子差了七岁且同为男子,但这都不是太大问题,梁国无论男女,同性异性之间皆可婚嫁,子嗣可以有侧室,也可从宗亲里过继,最主要的是有人能在前朝帮衬他。

梁帝没问任何人的意思,直接把萧景琰和明楼叫来了御书房。两人皆以为是普通政事,没多想就去了。

【朕记得明卿尚无家家世,朕要将你许配给太子。】

梁帝威严,萧景琰和明楼都做不出任何反应,两人应了个是就退下了。好在梁帝并没有让他们着急完婚,两人都在心里打着小算盘,打算用拖延战术把这一桩婚事拖黄。

过了两天,朝中休日,明楼一个早起练了会儿剑,正在院子里喝茶。家仆匆匆地脚步由远而近。

【大人,东宫有请。】

一大早的,想来太子也坐不住了。

明楼此番前去,除了一探太子对这桩婚事的态度,更要想法子说服太子退婚;当然这些都是明面上的,明楼还有一件要事,探查阿诚与太子之间的联系,看看东宫之内,是否有蛛丝马迹可寻。

太子并未出来亲自迎接,贴身照料太子的副将列战英站在东宫的大门亲自迎接。

【列将军。】明楼抱拳问礼。

【明大人。】列战英回礼。

两人都默不作声地打量对方,明楼由列战英引进宫殿内。

萧景琰并未在正殿内召见明楼,列战英将他引到了内殿。

【明大人,此番召你前来,本宫也就不跟你绕弯子,父皇赐婚仓促,你我事先都未知半点风声,但对于这桩婚事,想必明大人也是不满意的吧。】

今日萧景琰未穿朝服,只穿了见月白色的常服,腰间缀着块平日穿朝服时候并不会佩戴的简单的玉佩。

明楼盯着那块玉佩出了神。

【明大人。】萧景琰皱了皱眉头。

【圣人旨意,明楼不敢违抗。但事关殿下,又是终身大事,如殿下不愿,明楼愿听殿下吩咐。】

明楼全把锅推给了萧景琰。

明楼注意到了两人谈话的过程中列将军并未出去,只是静静地站在萧景琰身侧的阴影里注视着他。明楼了然。

【太子殿下,您所说的明楼都懂,但此事急不得须从长计议,东宫毕竟人多口杂,明楼恭请殿下下次到府上接着商议此事。】

萧景琰点头答应。

明楼立即修书家中,让父亲母亲带着明诚和那块玉佩上京。他看清楚了萧景琰腰上的玉佩,与明诚小时候带来的那一块,是孪生的。

半月之后,又是朝中又到休日,萧景琰和列战英准时到明府赴约。

明楼亲自到大门迎接,外人只道是太子与明大人感情真好,赐婚不过月余,便来往频繁了。

【大哥,我进来了。】门外传来一个好听的声音。

明楼不可觉察地深吸一口气,该来的总是还要来的【进来吧。】

明诚进来的那一瞬间似乎空气都是凝滞的,明楼对于孪生子的猜想从未吐露给明诚听,他与萧景琰都震惊,不可置信地望着对方。

萧景琰一身便服,头上只带着简单的玉簪,风度翩翩,在明诚的想象里,这就是阿琰长大以后的样子。

【阿琰?】明诚试探地喊他。

景琰慢慢站了起来,他们两都没有往前挪动一步。

这是谁?五岁那一年迁移的路上,他们遇到了袭击,阿承与他们走散了,再也没找到,多番搜寻也无果,最终放弃。

孪生子之间存在奇妙的心灵感应,萧景琰看到明诚的第一眼他就认定了这个是他的哥哥萧景承。

【哥哥……】萧景琰嘴里轻轻地吐出了这个多年没喊过的称呼。

【明大人,这是怎么回事?】一旁的列战英率先提出疑问。

【坐下说吧。】

明楼一五一十地把明诚进明家的事从头到尾说了一句。

【我还有块玉佩?】当明楼拿出母亲交给他的那一块明诚小时候带来的玉佩的时候,明诚惊讶地睁大了眼睛。他细细地抚摸过玉佩上刻的那个“承”字【原来我的“承”是这个字。】

萧景琰也拿起来腰上的那一块,一模一样,上面刻的是“琰”。

【小殊的弹珠你都藏哪儿了?】萧景琰突然无头无脑地问了这么一句。

【石楠树下。】明诚不瑕思索地回答了。

萧景琰对眼前的人的身份再无怀疑,因为此事世上绝无第三人知晓。

兄弟相认,两人又叙了话直至天黑,萧景琰与列战英才告辞离去,抗旨拒婚一事自然是半点也没谈了,对于明诚的身份,明楼和萧景琰也心知肚明,现在绝不是公开真相的最好时候,不过,萧景琰心里却另打了个算盘。

【殿下,回宫吗?】两人坐在马上,列战英看着这不像是回宫的路。

【不,去林府。】

萧景琰对皇帝不是不信任,不是不爱,萧景琰拿不定主意,他只能求助他最信任的晋阳姑母一家。

当萧景琰把今天所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们,都觉得难以置信,并提出要见一见明诚。而萧景琰却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。

【姑夫,如果当年不是哥哥走失,父亲所选的继承人该是哥哥吧?】萧景琰问林燮。

林燮没有回答,阿承从小学东西极快,且表现出兄长风范,即使是孪生子,两人的性格也差距很大,总是阿承护着弟弟。不出意外,确实应该由他继承家业。

看林燮不回答,萧景琰又接着说【姑夫,我有一个想法,但是我得得到你们的支持。】

【我们当然支持你。】林殊搂了萧景琰的肩,笑道。

林燮瞪了林殊一眼,林殊乖乖坐好后,他才发话【你讲。】

【姑夫姑母也知道,我对父皇安排的与明楼的婚姻并不满意,我不是不了解父皇对我的爱护,只是我早已有心许之人,与明大人实在是不能缔结婚姻。但眼下去反驳他,恐怕又要惹父皇生气;但若是东宫与明家的联姻不成了,言氏,越氏这些外戚恐怕是喜闻乐见。】

【那你想怎么办?】

【况且,东宫之位。本就属于哥哥,我只愿投身军营,戍卫边境。】

【你不会是……想狸猫换太子?】林殊脱口而出。

【哥哥怎么是狸猫!】景琰瞪了林殊一眼。

【我只是打个比方。】林殊吐了吐舌头。

【景琰,你真的愿意?况且,阿承也愿意?如果让阿承换了你,他愿意与明大人结婚吗?】林燮又问。

【这个我没想过……】萧景琰低头回答。

【没脑子。】林殊看着屋顶说道。

【先让我们见见阿承和明大人吧。】林燮决定。


4. 明珠归来。

萧景琰很快秘密安排了三方的相见,晋阳找了个由头看了看明诚的后颈,那里有一小块胎记,从小也只有亲人才注意到的地方,晋阳看到那块胎记后,心定了下来。

当着明楼明诚的面,萧景琰又把自己的计划讲了一次,虽然找回了弟弟,明诚对于“当太子”,“认祖归宗”这一些事情显然都没有心理准备。

林燮是主张直接告诉梁帝,萧景承找到了。然而这个主意被其他人驳回了。

【萧景承已经被封为了先太子,现在要昭告天下死人复生,恐会朝中和民众都会觉得蹊跷。】明楼道。

【我与哥哥调换之后,我就让战英自请戍边,我便可用明诚的身份与战英结婚。】萧景琰看了一眼站在身后的人。【哥哥就以东宫太子身份与明大人成婚。】

明诚惊讶地看着萧景琰。

【哥哥,明大人都跟我说了。】萧景琰的语气没得商量,又像小孩被抢了糖似的看了一眼明楼。

此事算是定了下来,接下来的一年,萧景琰和明诚都在熟悉对方的身份和生活环境,试图做到互换天衣无缝。

梁帝让礼部算了婚期,一年的时间过得很快,萧景琰打算在大婚那日将两人身份彻底调换过来。

【明天大婚,战英会陪着哥哥的,我就在明府,不能去了……】大婚前一夜,萧景琰跟明诚挤在床上说话。【哥哥的性子,智慧都比我更适合做君王之位……明大人也会辅佐哥哥的,哥哥一切安心。】萧景琰突然觉得自己太任性,他从开始计划这件事,就没问过自己兄长愿不愿意。

【哥哥愿意为你做一切事。】萧景琰睡着了,明诚轻轻地抚摸他的头发。

明诚在太子之位上得心应手,但是,在多年未见的父亲面前,他却不知道该怎么相处。他努力做到不露破绽,但终究孪生子不是同一个人,自从他们母亲去世以后,一段时间内萧选对景琰可谓是格外疼爱,那种爱不是明面上的,但是景琰所有的喜恶,性情都是摸得一清二楚。

萧选大约是在太子大婚后一个月察觉出了不对,他没有立即挑破,只是在暗暗观察,经常以下棋,进膳,比剑这些日常的小理由单独召见太子。

这时萧景琰已经和列战英启程去了北境。

【阿琰,多吃点。】萧选屏退了宫人,亲自给太子夹菜。

多年来难得的父亲相处让明诚放松了神经,不自觉地就想以萧景承的身份与萧选相处,他不吃青豆,看着碗里的青豆就往外挑。

【为什么挑出来?】萧选皱眉。

【我不爱吃。】明诚回答。

萧景琰却是对青豆没有挑剔的。

霎时间萧选抽出匕首,趁明诚不防制住了他。

【你不是景琰,你是谁?!】萧选低声喝道。

明诚才反应过来自己早已露出马脚。

【阿爹……】这是当他还是萧景承时对父亲的称呼。

萧选震惊,他下意识地拉开明诚的衣领,跟晋阳一样找那块胎记。

哥哥有,弟弟没有。

【阿承……】萧选的匕首落到了地上,他又抱住明诚【你真的是阿承吗?】

明诚掏出怀里的玉佩,腰上挂着的那一刻是景琰的,怀里的那一块才是属于他自己的。

【阿爹,是我。】他自己也忍不住眼泪。

【我们都以为你死了!你娘……你娘在路上把你弄丢了,一直活着自责的痛苦中,早早地就去了啊!】萧选心中压抑多年的痛苦找到了一个发泄口。

不知道谁先开始,殿内都是父子二人的哭声。

【阿琰呢?】

【在北境。】

明诚把一切都交代了。

次日,梁帝萧选下旨,天下震惊。

萧景琰封为靖王,奉召由北境回京;萧景承大难不死,明珠归来,册位东宫储君。

完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结局好潦草噢………
我不会写了orz


评论(4)

热度(40)